正在写的这本书,有一个母亲。
这个母亲跟她的同代人一样,一生中只有一次当母亲的经验。对比前后左右邻里亲友,常常为自己的失误沮丧着。虽然阅读存档背诵不少《育儿百科》、《家庭医生》,孩子养得跟豆芽菜似的,把药片当零食,进出医院比走亲戚还勤,不像别人孩子虎头虎脑梆硬;家中添置排球、足球、羽毛球,差点抬进一张乒乓球桌,还有兵器模型、电脑杂志、各类工具书,拳击手套和沙袋,甚至搜罗一支有些年头的老提琴。但儿子仅是阶段性迷恋,热手不热身,不像别的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获优胜,奖项多如牛毛且唾手可得;自认为十分民主,好声好气帮孩子接电话,替他办生日餐,和他讨论问题,诸事商量着办,常常还被孩子抬杠甚至粗声大气。
这个不成功的母亲爱唠叨,出门就迷路,过分精细因此可能有洁癖;不会开音响,不懂化学元素,听到政治历史两眼茫茫然,碰上跟数字有关的问题就喊头痛,买到一件满意的外套会快乐得整晚睡不着觉,虚荣心大大的。
这本书里,有一个小伙子,上高二。
这个男孩中等智商,四肢健全,五官嘛,在他老爹老妈看来满是端正的,除了750度近视。(因为不肯戴眼镜,眼皮拧毛巾似的挤成一条缝,分数便要少打几分。)期考总在十名左右,偶尔语文好一些,或者英语强一点,数学向来比不及格多比及格少。其余历史、地理、化学成绩跟股票一样升降很大,要看该科的老师是不是够犀利、够风度、够让人服气,最好有几分幽默感。崇拜的球星、歌星、名将、畅销书目换得太快,唯一热爱不变的是麦当劳。若是放学迟了,回来一定浑身汗臭,42号大鞋泥污,在操场上滚打的,不像是送女同学回家的样子。节假日闭门不出,睡懒觉,放震耳欲聋的流行歌曲,上网玩游戏,永远渴睡着。因此,据说至今尚未恋爱,我像所有被蒙蔽的母亲,总是深信不疑。
这个当儿子的,聒噪得很,插不上话急得挠头抓耳,知情的同学便笑他:“憋死你”,进门不问好,先开电视,要问也只问晚饭有什么好菜。只要在家,有一半时间是在镜子前,千百遍整理额发,然后缓缓使一招“白鹤亮翅”,美得不行。这个儿子臭毛病很多,他一回家,屋子里闹哄哄要满了出来,他一上学去,家空荡荡的瘪成一张蜕壳,可见有儿子的乐趣不少。
这本书,便是一个不怎么合格的母亲和一个不怎么优秀的儿子所联手演奏的二重唱。其中跑调打滑或音色不支的地方,是因为他们太平淡,又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母亲只望子成人(不过自然规律罢,谁的孩子不成人,难道成猫成狗?),儿子呢,儿子想了想说,有半本书是他的个人历史档案,自己看着还是满好玩的。十七岁就有个人历史啦?真是大言不惭!
(本文为“两代人丛书”之《Hi,十七岁》代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